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03|回复: 0

[宁海新闻] 新规划!事关宁海轻轨!

[复制链接]

1246

主题

1252

帖子

43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98
发表于 2023-5-18 15: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rgba(0, 0, 0, 0.9)]
日前,《宁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规划范围为宁海县行政辖区范围内的所有陆域和管辖海域,总面积1928.1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县级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内容,范围包括跃龙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4个街道的行政范围,面积319.29平方公里。
规划近期至2021-2025年,远期至2026-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规划将宁海县定位为:甬南大门户、活力创新湾、山海和美城、共富标杆县。


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构建“一核、两轴、五区”的县域空间总体结构:
“一核”:宁海县中心城区;
“两轴”:为连杭接沪联台发展轴和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联动发展轴;
“五区”:三个发展片区,分别为环象山港海洋经济活力区、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未来产业先行区、南部农旅融合发展区。两个保护片区,其中西部生态功能区以双峰国家森林公园和南溪温泉森林公园为主体,大茶山中央公园生态功能区以桃花溪省级森林公园为主体。
全县域交通规划定位为沿海交通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宁波南部交通门户,毗邻台绍区域的重要交通节点,“三市六县通衢之地”的重要交通枢纽。目标是15分钟内,所有乡镇可上高速;30分钟,所有乡镇可达宁海中心城区;60分钟,可达宁波及周边区县(市)城区。
铁路方面,除现有甬台温铁路外,还有规划沿海高铁(即甬台温高铁)经过。
高速公路“三纵两横”,其中“三纵”为G15沈海高速、甬莞高速、大佳何至力洋高速连接线;“两横”为规划待建的甬金衢上高速、宁海高速联络线。
国省道也是“三横三纵”,其中东西向通道分别为G527、S313(东海大道)、S314,南北向通道分别为G228(宁波大道)、S203、S204。
宁海是宁波各区县市中唯一没有轨道交通的。按照规划设想,远期或远景,宁波市轨道交通向南延伸,规划线位经西店镇,至城区走桃源路,往东延伸至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兼顾城际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


中心城区规划目标定位中心城区作为宁海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内容,其2035年规划定位为:全国两山实践示范区、浙东山海魅力公园城市、宁波南向辐射桥头堡和经济文化中心。
规划构建“一主两副、两轴六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一主”:天明湖城市主中心;
“两副”:城北、城南两个城市副中心;
“两轴”:颜公河城市发展轴、大溪城市发展轴;
“六组团”:梅桥组团、科技园区组团、天明湖中心组团、高铁组团、跃北组团、城南“三山两岸”组团。
规划还指出,遵循“公园城市”理念,加快城市公园建设,构建“一心两轴、一环九园、六廊多点”的绿地与公共空间结构。
“一心”:天明湖公园。
“两轴”:沿颜公河和沿大溪两条主轴。
“一环”:中心城区外围郊野公园环。
“九园”:杨梅岭水库、黄墩港入海口、乌石山-崇寺山公园、杜鹃山公园、黄坛公园、抟空山公园、跃龙山-飞凤山公园、红岩山公园、双溪郊野公园。
“六廊”:中心城区六条通风廊道。
“多点”:城区内各类公园。

塑造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兼具特色空间按照规划,宁海将以“双湾双溪诗画境、四山十景自在城”的山水城形象为目标,加强山体生态保护、滨河廊道串联、蓝绿空间交织、彰显人文遗迹,形成山-海-城生态大格局。
“双湾双溪诗画境”:沿颜公河和大溪连接象山港和三门湾打造的主要城市轴线,集山海景观通廊与城市主要功能主轴于一体,串联宁海城区主要功能及景观节点,体现宁海双湾双溪的美丽画境。
“四山十景自在城”:以城区内海湾及水库生态本底,打造特色各异的三个滨水景观节点:山海渔耕、误入桃花源、黄坛碧水;结合抟空山、乌石山、崇寺山、杜鹃山、跃龙山、飞凤山的优美环境和城区的近距离关系,打造四大郊野公园;此外结合未来高新产业片区以及老城区分别打造高新产业城、梦回缑城两大体现文化特色的景观节点。

□ 来源:甬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公网安备案|DiscuzX

GMT+8, 2024-9-20 10:44 , Processed in 0.0601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