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新闻报道,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表示,“上热搜的全家‘二阳’只是个案,不用过度忧虑。”他认为,现在是“首阳”填空期,上一轮疫情感染潮未感染者可能会在这段时间被感染。从去年12月到现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未感染者可能已经首阳,但仍有三分之二的未感染者,延后再感染,现在感染人数在上升中,但不会明显的峰值,日最高也不会超过去年12月份的百分之十五,不会有就医、住院高峰。到了九月份可能会迎来真正的二次感染。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表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均出现了两波新冠疫情。二次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过的人免疫力逐渐衰减,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据监测数据,目前中国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况都是后者。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也向界面新闻解释,“二阳”是有的,但是小部分,而且“二阳”出现的症状也比首阳轻,现在较多的是“首阳”。新冠首次感染者也不用过分担心,新冠病毒虽然将找到每一个易感者,但疫情不会太厉害,仅是小范围传播。以平常心类似应对流感一样做好个人防护即可。
那么,“二阳”和“首阳”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在4月20日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率与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7%与0.5%,相较于2023年4月13日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3%,抗原阳性率为0.3%,有轻微的上升。核酸检测主要检测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RNA片段,而抗原检测主要检测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蛋白质。核酸检测阳性说明体内有新冠病毒的存在,抗原检测阳性说明体内有新冠病毒的活动。如果两者都阳性,说明是首次感染或者二次感染的急性期,如果只有核酸检测阳性,抗原检测阴性,说明是感染后的恢复期或者二次感染的潜伏期。
一般来说,二次感染的患者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所以症状会比首次感染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但也有个别情况,由于新冠病毒的变异或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导致二次感染时出现更严重的症状。这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肺部CT等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那么,如何预防和应对二阳呢?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通风换气等。
2. 注射新冠疫苗,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率。优先选择针对新变异株的mRNA疫苗或鼻喷疫苗。
3. 定期进行新冠检测,及时发现感染情况,隔离治疗。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尽快到定点医院就诊。
4. 储备抗病毒药物,如奈瑞特韦/利托他韦等。如果确诊为二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
5.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和运动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少吃辛辣、油腻、甜食等。适当进行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
总之,“二阳”并不比“首阳”更难受,只是个别情况下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我们不必过分恐慌,也不要掉以轻心。只要做好防护措施,注射疫苗,及时检测和治疗,“二阳”也不是不可战胜的敌人。
来源:网络